| ||||
|
||||
环球体育:前言: 转一篇耶鲁毕业生写的巴基斯坦煤电情况。据说在电力项目融资方面巴基斯坦和老挝是让中资金融机构头疼的两个国别,以后有机会深挖。 核心摘要:在12月12日的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巴基斯坦总理宣布将不再新建火电厂。中国是巴基斯坦最大的能源投资国,绝大部分为火电,这一宣布无疑将对中国在巴基斯坦已投产、在建及计划的能源项目有重大影响和意义。 在12月12日,联合国举办了一场气候雄心峰会,来纪念《巴黎协定》通过五周年。《巴黎协定》在五年前汇聚了196个国家的决心,希望共同努力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今年的气候雄心峰会同样邀请了主要国家领导人来展示各自新的气候雄心,并公布各国的去碳计划和绿色经济谋略。 与会的各国领导人也的确提交出了更高的气候雄心,欧盟承诺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水平降低至少55%,中国承诺到2030年单位碳强度将比2005年下降65%并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秘鲁也承诺到2030年将排放量降低40%。 巴基斯坦总理也宣布:“我们不再新增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表示巴基斯坦将减少化石能源发电项目的投资。 国际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的大篇幅积极报道,毕竟巴基斯坦一直以来都希望通过大力发展火电来实现国家能源安全,这也是巴基斯坦火电行业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来自中国和本国投资的原因。这一宣告无疑是向着正确的方向迈出的一大步,然而如何具体落实仍然存在诸多问号。 环球体育:虽然进入巴基斯坦电力市场的时间不长,中巴经济走廊下的火电已经成为巴基斯坦电力生产的主力军。 从2019-2020财政年度的数据来看,巴基斯坦19%的电力来自四座中巴经济走廊火电厂:华能山东如意萨希瓦尔火电厂(1320兆瓦)、卡西姆港口火电厂(1320兆瓦)、胡布火电厂(1320兆瓦)和Engro塔尔火电厂(660兆瓦),他们都先后在2017年到2019年之间投入商业运营。目前,还有Thal Nova、塔尔(胡布)能源、以及上海电气(塔尔煤田第一区块)三家已经在今年完成融资,目前正在不同的施工阶段,他们的总容量高达1980兆瓦。 显而易见,巴基斯坦完全退出煤炭将把这些电力项目置于极其复杂的局面。巴基斯坦的电力生产和购买的机制并非市场竞争,而是依赖于政府和电厂之间签署的购电合同的具体细则。 中巴经济走廊下这些巨型的能源项目属于两国政府对政府(G2G)的合作项目,如果这些项目全盘退出煤炭,将引发漫长、复杂、审慎的高级别战略谈判。不久前,巴基斯坦政府曾与本国的47家独立发电公司展开对话,试图对购电合同的细则进行调整,但谈判过程举步维艰。 如果本国政府与本国企业的商谈都如此艰难,中巴经济走廊下这些巨型能源项目的任何变动,都将面临更加难以想象的挑战。 因此,巴基斯坦总理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发言,对于那些尚未获得许可尚未启动融资的初级阶段的火电项目,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在瓜达尔港口,一座设计容量为300兆瓦主要依靠进口煤炭的火电厂,和塔尔地区设计容量为1320兆瓦的坑口电站,都还在酝酿之中。这两家电厂均为中巴经济走廊项目,达20亿美元的投资总额主要由中国国企承担。 巴基斯坦的“去煤”旅程或许可以先从这些尚未实质性启动的火电项目开启,避免来自中国的几十亿美元的巨额投资灰飞烟灭。与此同时,巴基斯坦总理的这一声明也为中国的投资方打开一扇窗户,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将这些投资转向可再生能源领域。 目前,中巴经济走廊下可再生能源项目总量只有1000兆瓦的光伏和398兆瓦的风能。巴基斯坦的“去煤”即意味着能源的绿化,无疑将迎来可再生能源的飞越式发展。 巴基斯坦总理的讲话中虽然明确了对燃煤火电的末日宣判,但也提到了对 “煤制油”和“煤制气”选项的探索。巴基斯坦目前已经和中国葛洲坝以及中国中煤就这一领域的合作开始接洽,三家本国的化工企业也受政府委托,分别进行了项目的可行性调研,而他们各自完成的调研结果均显示,“煤制油”和“煤制气”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并不合理。 | ||||
【打印】【关闭】 | ||||